每日快播:谱好课题研究“五部曲”

2023-05-31 10:11:3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破解各区县普遍存在科研意识淡薄、城乡学校科研水平差距明显、科研管理缺乏针对性等痛点,在重庆市教科院支持与指导下渝东北教育科研中心应运而生。渝东北教育科研中心通过制定宏观建设规划、实施微观分析指导、组织重大教科研活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等举措,搭建人力可用、物力可使、成果可享的教科研平台,为渝东北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万州区作为渝东北教育科研中心的支点区县,在“研究、指导、培训、管理、评价、服务”等环节全面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有效促进教研和科研深度融合,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资料图】

精编指南,谱好研究方向“前奏曲”。为切实提高课题指南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引领性,更好发挥教科研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万州区教科研管理部门在拟定课题指南时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全局性与区域性相结合。广泛收集国家、重庆市各类教育课题最新研究方向与研究动态,对照《万州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拟定切合本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的课题研究选题。

二是划分领域与征集选题相结合。将课题研究领域总体划分为党建引领与全面发展、教育服务与优质发展、全面培养与特色发展、人力资源与持续发展、资源融通与开放发展、教育治理与高效发展6大研究领域,广泛征集破解区域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由万州区教委相关科室、教师进修学院各学科研训员、各中小学校长提出选题。

三是常规立项与专题立项相结合。常规立项按照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区教育规划课题与区教育学会课题分年度交替进行。专题立项针对重点难点热点选题,例如针对集团化办学、群文阅读等重点专题,由区教科研管理部门进行任务分解,形成若干子课题后再组织学校进行申报,择优立项,最终形成研究或咨政报告向主管部门专题汇报。

分层立项,谱好研究群体“变奏曲”。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与乡村学校研究水平差异明显。万州区教科研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城区与乡村学校课题研究开展现状,变“一刀切”粗放型管理模式为动态分层管理,把区域内学校按照综合研究实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雄厚型,以集团化学校为代表;二是常规型,以优质城乡单体学校为主;三是薄弱型,主要是无课题学校,主要分布在乡村。针对三种类型教科研管理部门分层要求、分层立项、分层管理。

转变职能,谱好研究服务“协奏曲”。提升教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是优化职能的路径之一,也是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重庆市教科院多次带领专家“下沉”到渝东北片区指导工作,以科研培训、集中开题、定点指导等形式“送教送培”到地方,让渝东北片区教师开展“沉浸式”学习,加速系统掌握教科研的方法。

受此启发,万州区教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基层学校教科研项目的指导,协助项目学校开展研究活动。对于教科研薄弱学校,深入学校实地调研,会诊教科研面临的实际问题,以“真问题”“小切口”确定选题,“手把手”帮助学校明确研究目标,分解研究内容,明晰研究路线;对重点课题的服务侧重于发挥教科研管理部门协调沟通作用,寻求区级及以上各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加强研究的过程性指导,对预计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架构。此外,万州区教科研管理部门引导9所市级教科研基地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扶教科研薄弱学校,并将帮扶成效作为考评依据之一。

创新方法,谱好研究过程“进行曲”。基层学校课题研究普遍存在“重立项轻过程”的问题,一些教科研管理部门缺乏对学校课题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的掌握与指导,造成一部分课题草草结题、逾期结题、项目注销。为此,万州区教科研管理部门采用项目进度协同文档的方式,将各项课题分阶段进行清单式管理,实现所有课题研究进度可视化。项目进度协同文档分两级管理:一级是课题组,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自主提出申请;二级是管理部门,根据课题组提交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核销号。同批次课题承担人可以浏览每项课题的进展,形成项目之间的“比学赶超”,以此提高课题按期结题率。

注重实效,谱好成果推广“尾声曲”。成果的推广应用是课题取得效益的直接体现。万州区教科研管理部门严格结题管理,在检验各项课题研究成果的过程中,通过进课堂、看现场、师生问卷等方式,对成果改进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评估与鉴定。在结题项目资料的归档上,对同类型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收集、定期分析,以科研简讯、成果汇编、现场推广、集中展示、成果评选等渠道进行宣传推介。同时,对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的课题,教科研管理部门进行专题再指导,扩宽推广范围、积累应用数据、深化理论提炼、培育精品成果,使研究成果发挥更大效益。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31日第15版 

作者:石孝荣

关键词:

X 广告
公司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快递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